瓣当白雪偏能见,名托浮山亦耐寒
出处:《同澹心咏介子庭中蜡梅》
明 · 释函可
处士庭前续旧欢,数枝开遍共团圞。
瓣当白雪偏能见,名托浮山亦耐寒。
金色头陀花底笑,黄衣舞女梦中看。
胡雏何处吹横笛,拥毳踌躇到夜阑。
瓣当白雪偏能见,名托浮山亦耐寒。
金色头陀花底笑,黄衣舞女梦中看。
胡雏何处吹横笛,拥毳踌躇到夜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处士庭院中,蜡梅花盛开的场景,充满了冬日的静谧与生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蜡梅的形态、颜色、香气以及它所处的环境一一展现出来。
首句“处士庭前续旧欢”,点明了地点和情感基调,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和其中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情感。接着,“数枝开遍共团圞”描绘了蜡梅在庭院中绽放的景象,仿佛是久别重逢的朋友,共同享受着这份团聚的喜悦。
“瓣当白雪偏能见”一句,通过对比雪花与蜡梅的花瓣,突出了蜡梅在严冬中的坚韧与美丽。“名托浮山亦耐寒”则进一步强调了蜡梅不畏严寒的品质,即使是在浮山这样的高山上也能顽强生长。
“金色头陀花底笑”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蜡梅比作金色的头陀,在花下微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蜡梅的优雅与宁静。“黄衣舞女梦中看”则通过想象,将蜡梅比作黄衣舞女,在梦中翩翩起舞,展现了蜡梅的灵动与神秘。
最后,“胡雏何处吹横笛,拥毳踌躇到夜阑”两句,借用了笛声和夜色,营造了一种悠远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蜡梅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蜡梅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