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宋 · 汪莘
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
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称家菽水欢有馀,每日乃得见颜色。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
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请言竹洲胜,蕖筱相因依。
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筱解过凉阴稀。
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
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
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
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
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
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
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称家菽水欢有馀,每日乃得见颜色。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
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请言竹洲胜,蕖筱相因依。
红蕖未妨晚色静,翠筱解过凉阴稀。
渔童樵青足驱使,夜深醉和风雨归。
梦中突兀长堤横,忽觉单骑游边城。
擒胡已决千里外,邯郸一枕空峥嵘。
闲来静观宛殊昨,却怜蒲团坐日落。
偶见始画天地心,从此鸢飞共鱼跃。
向来天地本来闲,猎夫见鹿不见山。
不然堤下寒流自太古,何人曾作沂水看。
前日从公洲上语,茯苓期我能同煮。
未容只作竹洲翁,属闻汉诏求伊吕。
注释
凤麟:比喻贤德之人。皇家:指帝王之家。
竹洲:地名,可能有竹林。
高堂:尊长居住的地方。
淮海:泛指广阔的地区。
菽水:形容生活简朴。
火耕水耨:古代原始的耕作方式。
稽古:研究古代典籍。
宛殊:形容变化显著。
伊吕:伊尹和吕尚,古代贤臣。
翻译
凤凰麒麟怎能说皇家没有,像您这样的人才应当顺应时代需求。为何要返回竹洲隐居,只留下高堂的素壁成为画中的风景。
再次被任命去淮海之地,您在南方而我在北方。
家中虽清贫,但欢乐充足,每天都能见到彼此的面庞。
大儿子三十岁,已尽心尽力,免去了官府催逼的租税。
小儿子十五岁,天资聪颖,但还未习得农耕技术。
竹林茅屋中读书,我却没有古人研究古籍的能力。
请说说竹洲的美好,竹林与菖蒲相互依偎。
红莲虽晚,仍能增添宁静,翠竹带来清凉,稀疏的光影。
渔童樵夫随我使唤,深夜醉酒伴风雨归来。
梦中忽然看见长堤横跨,醒来后独自骑行在边城。
千里之外已决定擒敌,邯郸一梦醒来只剩空虚。
闲暇时静观世界变化,感叹时光荏苒。
偶然间领悟天地之心,从此鸟儿自由飞翔,鱼儿欢快跳跃。
天地本就闲适,猎人只看到鹿,忽略了山。
若非堤下的寒流自古至今,谁会把这里当作沂水看待。
日前在洲上与您交谈,期待能一起煮茯苓。
我不愿只是竹洲的隐士,听说朝廷正在寻求伊尹和吕尚那样的人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好友、诗人邵伯时(即汪莘)的作品,名为《访吴安抚命赋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深山隐居生活和个人情感体验的诗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凤麟敢谓皇家无,如公自合应时须。胡为返驾竹洲隐,只与高堂素壁成画图。"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将自己比作凤麟之类,暗示自己虽不在朝廷任职,但内心自有所适从,从容隐居于竹洲之中,与山水林泉为伴,形成一幅动人的画图。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称家菽水欢有馀,每日乃得见颜色。"
诗人提到自己年迈,但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田园生活的乐趣,这种平淡的日常生活反而让他感到满足。
"大儿三十心力到,租税免教官吏逼。小儿十五天资敏,火耕水耨云未克。"
这里描写了诗人对子女成长的关注和期望,大儿已经三十岁,有自己的能力,小儿十五岁,聪明好学,但尚未能完全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竹林茅屋谩读书,我正不蒙稽古力。"
诗人在竹林之中,茅草屋中读书,这种宁静的生活让他感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达到古人的学问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描绘自己对自然的依恋,以及隐居生活中的情趣和精神世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的隐逸思想和生活理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家庭温暖的依恋。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是一篇极富有文学魅力和哲理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