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
出处:《赠答杨焕然》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
人人握和璧,燕石谁当分?关中杨夫子,高诲世所闻。
十年玄尚白,藜藿甘长贫。
有来河水篇,四海付斯文。
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
古来知己难,万里犹比邻。
千人国中和,要非心所亲。
东楚西南秦,望君劳我神。
相逢不得语,别去徒殷勤。
白云不可赠,相思秋复春。
人人握和璧,燕石谁当分?关中杨夫子,高诲世所闻。
十年玄尚白,藜藿甘长贫。
有来河水篇,四海付斯文。
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
古来知己难,万里犹比邻。
千人国中和,要非心所亲。
东楚西南秦,望君劳我神。
相逢不得语,别去徒殷勤。
白云不可赠,相思秋复春。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赠答杨焕然》,表达了对友人杨焕然的深深敬仰和难以言表的情感。诗人感叹古道不再,人心浮躁,像握着和氏璧般珍贵的友情难觅。他赞扬杨焕然如关中的杨夫子,学问高深,甘于清贫,坚守道义。诗人将杨焕然的作品视为四海的文化瑰宝,认为他的文章有恒久的价值,如同桓生识子云一般独具慧眼。
诗人感慨知己之难得,即使相隔万里,心灵仍如比邻。他认为在众多人群中,唯有杨焕然能与自己心意相通。他遥望东楚西南秦之地,期待与杨焕然相见,但遗憾的是未能畅谈,只能深情告别。最后,诗人以白云和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这种情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绵延不绝,从秋天到春天,始终如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杨焕然才情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