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云神使然,斯理未能会
出处:《那叱石》
明 · 徐庸
江心那叱矶,乱石白琐碎。
界此东流水,险固真可畏。
蕲岩啮波涛,吞吐几千岁。
舟行或辏浅,胶滞不可退。
俗云神使然,斯理未能会。
经过一翘首,惊悸心若醉。
界此东流水,险固真可畏。
蕲岩啮波涛,吞吐几千岁。
舟行或辏浅,胶滞不可退。
俗云神使然,斯理未能会。
经过一翘首,惊悸心若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那叱矶的壮丽景象与险峻地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与岩石之间的互动,以及舟行其间的艰难与挑战。诗中“江心那叱矶,乱石白琐碎”开篇即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那叱矶的独特风貌,乱石错落,白浪翻滚,展现出自然界的雄奇与壮美。
接着,“界此东流水,险固真可畏”进一步强调了那叱矶作为江流分界线的险要地位,暗示着它对过往船只的考验与挑战。而“蕲岩啮波涛,吞吐几千岁”则将时间的长河融入景物之中,赋予那叱矶以生命与历史感,仿佛它见证了千年的风风雨雨。
“舟行或辏浅,胶滞不可退”描绘了船只在那叱矶附近航行时可能遇到的困境,水流湍急,浅滩交错,船只难以顺利前行,甚至可能陷入停滞。这种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紧张氛围,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
最后,“俗云神使然,斯理未能会”表达了诗人对于那叱矶形成原因的思考与疑惑,暗示了自然界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秘力量。而“经过一翘首,惊悸心若醉”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描述了面对自然奇观时内心的震撼与敬畏,仿佛在惊叹之余,也体验到了某种心灵的愉悦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那叱矶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