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全文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出处:《舟中夜行
唐 · 吴筠
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
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
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拼音版原文

bǎngrénshíjiāngguàcóngxiāozhēng
biànzhōuzhǔzhuàngdànwénfēngjīng

yīnyúnzhèngpiāoyáoluòyuèguāngjīng
wèijiānxiǎnsuǒpíngzàizhōngchéng

shíyáozhùjiànchūmíng

注释

榜人:船夫,驾船的人。
识:熟悉。
江路:江上的航道。
挂席:挂起船帆,准备航行。
宵征:夜间出发。
莫辨:无法分辨。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泛指江中的岛屿。
但闻:只听到。
风波:风浪。
阴云:阴暗的云层。
飘飖:飘动,摇摆不定的样子。
落月:落下的月亮,此处指夜晚的月亮。
无光晶:没有光泽,不亮。
岂不:怎能不。
畏:害怕。
艰险:艰难和危险。
所凭:所依赖的。
忠诚:忠贞不渝的精神或信念。
何时:什么时候。
达:到达,穿越。
遥夜:长夜,漫长的黑夜。
伫见:期待看见。
初日明:初升太阳的光明。

翻译

船夫熟知江上路,夜间扬帆随即行。
辨不清沙洲岛屿,只听见风浪声声令人惊。
乌云正四处飘摇,落下的月亮失去清辉光明。
怎能不害怕艰难险阻,但所依靠的是心中的忠诚。
何时能穿越这漫漫长夜,期待着初升太阳的光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乘船行驶于江上的情景。开头两句“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表明水手熟悉航道,在夜幕降临时继续前进。这里的“榜人”指的是掌舟之人,他们对江路了如指掌,能够在黑夜中辨别方向。而“挂席”则是古代船上遮蔽风雨和太阳的一种设施,这里暗示了夜行的艰辛。

第三、四句“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写出了水面上的险峻景象。诗人没有细致描绘岸边的具体形态,只是感受到了风和波涛带来的震撼,传达了一种力量与威胁。

接着,“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则营造出一种昏暗、神秘的夜色。阴云飘动,遮掩了明月,使得夜晚更加深沉和不见边际,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诗人在“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中表达出面对困难险阻时的坚定与信念。这里的“忠诚”可解为内心的坚持和对目标的执着,不因外界的危险而动摇。

最后两句“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展现了诗人对黎明到来的渴望。在漫长的夜行中,他期盼着早晨的到来,那是希望与光明的象征。这里的“伫”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表达出一种静静期待、凝视的姿态。

整首诗通过对夜航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写,展现了古人行旅中坚韧不拔的一面,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光明的精神力量。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