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出处:《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 其五》
宋 · 释居简
的的紫槵,茸茸素丝。
自幼至老,念兹在兹。
譬夫一龛,绕以十镜。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
定则离念,反而自求。
于无求中,以敏厥修。
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是故此珠,横绝煨烬。
自幼至老,念兹在兹。
譬夫一龛,绕以十镜。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
定则离念,反而自求。
于无求中,以敏厥修。
物初有终,法无有尽。
是故此珠,横绝煨烬。
鉴赏
这首诗以“的的紫槵,茸茸素丝”开篇,描绘了紫槵花与素丝的细腻与纯净,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清净与恒久。接下来,“自幼至老,念兹在兹”表达了修行者从幼年到老年的坚持与专注,强调了对佛法的持续追求。诗人将这种精神比作“一龛,绕以十镜”,意味着修行者通过多面审视自我,不断深化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
“此灯长明,一印印定”比喻修行者的智慧之光永不熄灭,且被固定在了佛法的真理之上。接着,“定则离念,反而自求”指出在定心的状态下,能摆脱杂念,反观内心,寻求真正的自我。在“于无求中,以敏厥修”中,诗人强调在没有外在欲望的驱动下,修行者能更加敏锐地进行自我提升。
最后,“物初有终,法无有尽”揭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佛法真理永恒不变。诗人以此引出“是故此珠,横绝煨烬”的结论,即佛法如同一颗不朽的明珠,即使在生命的火焰(喻指死亡或苦难)中也能保持其光芒,永放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紫槵、素丝、灯、龛、镜等意象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修行过程的深刻阐述,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生命、觉悟与真理的深邃思考,体现了释居简作为宋代禅宗高僧的深厚学识与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