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籁声回惊殿铎,雨花香散满禅床
出处:《重游柏塔寺有感》
元末明初 · 王翰
曾伴衰翁宿上房,海榴树下挂诗囊。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
灵籁声回惊殿铎,雨花香散满禅床。
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
灵籁声回惊殿铎,雨花香散满禅床。
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探访柏塔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曾伴衰翁宿上房”,以回忆的方式引入,仿佛在追忆往昔与老僧共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海榴树下挂诗囊”一句,将画面转向了寺院内的一处景致,海榴树与诗囊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喻了文人雅士与佛门之间的精神交流。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寺院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白云遮蔽洞口,鸡犬似乎迷失于云雾之中,翠竹的枝梢被风吹断,凤凰的身影也难以寻觅,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灵籁声回惊殿铎,雨花香散满禅床”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感受。灵籁之声回响,惊动了殿堂上的钟铎,雨花的香气弥漫在禅床上,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内在的力量。
最后,“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表达了诗人对已逝高僧的怀念以及对佛法传承的思考。远公(东晋高僧慧远)虽已离去,但其智慧与教诲仍在,月落空庭,塔影悠长,象征着佛法的永恒与不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佛法以及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精神世界和宇宙真理的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