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绣深微辨字,石幢身老已无棱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茗宴风前快不胜,江城佳节况良朋。
言寻西土千年树,还问南宗第一灯。
金塔绣深微辨字,石幢身老已无棱。
清觞拟待陶公醉,绕径黄花开未能。
言寻西土千年树,还问南宗第一灯。
金塔绣深微辨字,石幢身老已无棱。
清觞拟待陶公醉,绕径黄花开未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秋风中举行的茶宴,地点选在江城的一处名胜风幡堂,聚会的佳节恰逢重阳,邀请了诸多挚友。诗人与友人一同探寻西土的千年古树,询问南宗的最初灯火,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厚兴趣和对传统精神的追寻。
诗中“金塔绣深微辨字”一句,以金塔比喻古老的建筑,通过“绣深”描绘其精美的装饰,而“微辨字”则暗示着在岁月的洗礼下,文字虽已模糊,但依然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这不仅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隐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
“石幢身老已无棱”则以石幢作为象征,描述其历经沧桑后的形态变化,棱角不再分明,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这一句与上句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对历史痕迹的感慨。
最后,“清觞拟待陶公醉,绕径黄花开未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饮清酒,如同东晋诗人陶渊明般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因友人未至,只能独自欣赏着绕径的黄花,未能实现这一愿望。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次茶宴的场景,巧妙融入了对历史、文化、自然和友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