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
出处:《看刈禾》
明 · 高启
农工亦云劳,此日始告成。
往获安可后,相催及秋晴。
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
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
鸟雀亦群喜,下啄飞且鸣。
今年幸稍丰,私廪各已盈。
如何有贫妇,拾穗犹茕茕。
往获安可后,相催及秋晴。
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
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
鸟雀亦群喜,下啄飞且鸣。
今年幸稍丰,私廪各已盈。
如何有贫妇,拾穗犹茕茕。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看刈禾》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中通过"农工亦云劳,此日始告成",展现了农人们在秋季晴天收割稻谷的忙碌与喜悦。"往获安可后,相催及秋晴"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抓紧时间收割的紧迫感。
"父子俱在田,札札镰有声"细致地刻画了父子共同劳作的生动画面,镰刀割稻的声响富有节奏感。"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则描绘了金黄的稻田在夕阳下逐渐消失,田野空旷宁静的景象。
"日入负担归,讴歌道中行"写农夫们满载而归,路上欢歌笑语,体现出丰收带来的快乐。"鸟雀亦群喜,下啄飞且鸣"以鸟雀的欢快呼应人间的丰收气氛。
然而,诗人并未忘记社会现实,"今年幸稍丰,私廪各已盈"赞美丰收的同时,也揭示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如何有贫妇,拾穗犹茕茕"以一贫妇独自捡拾遗落的谷穗的形象,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忧虑。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有田园风光的描绘,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