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变化徒言用,斜谷崎岖不遇时
出处:《观八阵图说 其二》
宋 · 岳珂
天分三百六十度,巧历难窥本在奇。
万世机缄发龙卧,六军偏伍漫鱼丽。
常山变化徒言用,斜谷崎岖不遇时。
积石平沙人不识,尽从靺鞨说行师。
万世机缄发龙卧,六军偏伍漫鱼丽。
常山变化徒言用,斜谷崎岖不遇时。
积石平沙人不识,尽从靺鞨说行师。
注释
天分:天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比喻包容万象。
巧历:巧妙的历法,可能指天文历法。
本在奇:隐藏的奇特本质。
万世机缄:千百年来的秘密。
龙卧:比喻有才能的人隐居未显。
六军偏伍:古代军队编制,形容混乱。
鱼丽:鱼鳞状排列,比喻杂乱无章。
常山变化:指《孙子兵法》中的战术变化。
斜谷崎岖:地势险峻的斜谷。
靺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此处可能暗示历史典故。
行师:行军作战。
翻译
天赋的范围涵盖三百六十度,巧妙的历法难以洞察其根本的奇特之处。万世的秘密在沉睡中被揭示,如同龙从隐居之地苏醒,六军的编制混乱如鱼鳞交错。
常山的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时机未到难以施展,斜谷的险峻地形难以逢凶化吉。
堆积的石头和平坦的沙漠,人们难以理解其深意,一切信息都隐藏在靺鞨的历史中,讲述着行军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岳珂的《观八阵图说(其二)》,通过对诸葛亮八阵图的描绘和历史背景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军事智慧与时机选择的深刻理解。首句“天分三百六十度”暗示了阵法的精密布局,而“巧历难窥本在奇”则强调了阵法之妙不可言,隐藏着出人意料的奇特策略。
“万世机缄发龙卧”暗指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已深藏不露,犹如潜龙待时而出,一旦时机成熟,他的智谋便如龙飞天,影响深远。“六军偏伍漫鱼丽”描绘了军队整齐划一的布阵,如同鱼鳞交错,显示出八阵图的严整与威力。
“常山变化徒言用”引用赵云在长坂坡的常山赵子龙形象,说明诸葛亮的阵法灵活多变,但有时难以立即显现效果。“斜谷崎岖不遇时”则借斜谷之战的地形险恶和诸葛亮未逢其时,表达了战略运用需恰当时机的观点。
最后两句“积石平沙人不识,尽从靺鞨说行师”以积石、平沙比喻阵法的隐蔽性,普通人难以察觉,而靺鞨(古代东北民族)的传说则反映出八阵图在边疆战争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赞扬了诸葛亮的智谋与阵法的巧妙,同时也揭示了军事行动中时机选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