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三年小试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全文

三年小试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宋 · 李弥逊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
相期老眼横摇碧,莫着征衫走软红。
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
三年小试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注释

丹题:题写丹青,指在墙壁或建筑物上绘画或题字。
雁塔:唐代长安城中的著名佛塔,常用于诗词中象征学问或功名。
筠翁:竹翁,指隐居或爱好竹子的老人。
征衫:远行的衣服,暗示世俗生活。
软红:形容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
才名:才华和名声。
朱衣:古代官吏的服装,这里指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
公:公正,公平。

翻译

未曾题写丹青在雁塔中,再次来到溪边寻找竹翁。
期待老眼能纵览碧波荡漾,不要穿着远行的衣服混入俗世红尘。
感叹得失如同蝉翼般轻浮,才华名声本该如马群般空旷无垠。
三年的小试已显惊人手腕,我不相信公正的朱衣官员也会有偏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叶硕夫南归见贻(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和怀旧之意的诗篇。

"未挂丹题雁塔中",开篇便以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雁塔"通常是古代文人聚会、留别的地方,"未挂丹题"则暗示着当时的情谊和承诺尚未完全实现。

"重来溪上觅筠翁",诗人再次回到溪边寻访旧友,这里的“觅”字显示了诗人寻找的不易和迫切之情,"筠翁"则是对朋友的一种亲昵称呼,透露出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

"相期老眼横摇碧",这里描绘了一幅景象:两位老友重逢,彼此眼中都含着岁月的沧桑和离别的凄凉。"老眼"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而“横摇碧”则是对那份情谊深厚的描绘。

"莫着征衫走软红",诗人在此劝慰友人不要再穿上征战的衣衫去经历艰难和磨练。"征衫"象征着战争与离别,而“软红”则是对温柔、安逸生活的向往。

"得失漫嗟蝉翼重",诗人感慨万千地思考着过往的成败得失,就如同秋天蝉翼轻盈而又沉重一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某种无奈的情绪。

"才名合见马群空",“才名”指的是诗人的文学才华或声誉,而“马群空”则是比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界的现状。这句话透露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被充分认可的感慨。

"三年小试惊人手",诗人在这里自豪地宣告自己的才华终于得到了认可。"三年"可能是指某个时期的积累和准备,而“小试”则意味着初次尝试或展示自己实力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未信朱衣也不公",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和对权贵、功名的质疑。"朱衣"在古代通常是指官员的服饰,这里可能隐喻着对当时社会评判标准的不认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学才华、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