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何必指秦人,春到花开又花落
出处:《张继善寄桃源图日赋诗》
明 · 贝琼
张生寄我《桃源图》,桃源有路归何日。
高堂坐见武陵溪,犬吠鸡鸣犹髣髴。
云气挟山山欲行,山穷水阔桃花明。
仙家只在流水外,世上无人知姓名。
一日花间问渔者,山河百二如崩瓦。
赤帝西来祖龙死,复见同槽有三马。
太康去秦六百秋,子孙生长不知忧。
商颜黄绮亦何事,白发出侍东宫游。
龙争虎战俱寂寞,绝境空存已非昨。
种桃何必指秦人,春到花开又花落。
高堂坐见武陵溪,犬吠鸡鸣犹髣髴。
云气挟山山欲行,山穷水阔桃花明。
仙家只在流水外,世上无人知姓名。
一日花间问渔者,山河百二如崩瓦。
赤帝西来祖龙死,复见同槽有三马。
太康去秦六百秋,子孙生长不知忧。
商颜黄绮亦何事,白发出侍东宫游。
龙争虎战俱寂寞,绝境空存已非昨。
种桃何必指秦人,春到花开又花落。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贝琼的诗《张继善寄桃源图日赋诗》以张生寄来的《桃源图》为引子,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理想世界的感慨。首句“桃源有路归何日”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暗示了桃源般的隐逸生活遥不可及。
接着,“高堂坐见武陵溪”描绘出诗人想象中桃源的田园风光,犬吠鸡鸣声犹在耳边,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云气挟山山欲行”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流动感,暗示桃源的神秘与超脱。“仙家只在流水外”进一步强调桃源的远离尘世,而“世上无人知姓名”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中“一日花间问渔者”转而描述现实世界,山河不再稳固,如同崩瓦,暗示了社会动荡。“赤帝西来祖龙死”暗指历史更迭,权力更替。“复见同槽有三马”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象征着权臣并起,预示着政治纷争。“太康去秦六百秋”则借古喻今,感叹世事沧桑。
最后,“种桃何必指秦人”表达出诗人对桃源理想的超越,认为即使不是秦人也能创造美好的桃花源,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向自然,美好总会循环。“春到花开又花落”则以自然现象收束全诗,寓意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寄图引发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隐逸与纷扰的深沉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