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凄断水流咽,月满空山落松雪
出处:《题松下道士携琴图》
元末明初 · 刘基
道士抱琴松下行,松风入耳清凉生。
石梁苔滑不可上,潭水泠泠学琴响。
琴有意兮水无心,水中有龙能听琴。
琴声凄断水流咽,月满空山落松雪。
石梁苔滑不可上,潭水泠泠学琴响。
琴有意兮水无心,水中有龙能听琴。
琴声凄断水流咽,月满空山落松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一位道士在松林间缓步而行,怀抱古琴,松树下的风吹过,带来清冷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音乐融合,石梁上的青苔增添了行走的难度,仿佛暗示着只有心境如水的琴音才能流畅通达。潭水清澈,泠泠作响,仿若在模仿琴声,展现出一种和谐共鸣。诗人进一步借水中的龙来象征琴声的魅力,它静静地倾听这琴音,仿佛被深深打动。
琴声凄婉,如同流水哽咽,伴随着月光洒满空寂的山峦,松枝上积雪如素,更添了几分清寒和高洁。整首诗通过道士、松风、琴声、流水和月色,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对道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境界的赞美。刘基的笔触细腻,情景交融,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