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还寻故山去,净扫云轩与云住
出处:《壶山四景图》
明 · 吴希贤
翠壶之山凌碧虚,层崖峭壁仙所居。
寻常秀色尽奇绝,况有晴云时卷舒。
我昔攀缘出云表,决眦遐天众山小。
结庐拟向山中栖,日日看云听啼鸟。
一朝云起随六龙,我亦乘之登九重。
为霖未慰苍生望,惭愧清朝恩数隆。
只今还寻故山去,净扫云轩与云住。
寻常秀色尽奇绝,况有晴云时卷舒。
我昔攀缘出云表,决眦遐天众山小。
结庐拟向山中栖,日日看云听啼鸟。
一朝云起随六龙,我亦乘之登九重。
为霖未慰苍生望,惭愧清朝恩数隆。
只今还寻故山去,净扫云轩与云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翠壶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开篇以“翠壶之山凌碧虚”点出山之高峻,接着“层崖峭壁仙所居”则赋予山以神秘色彩,暗示其非凡之处。通过“寻常秀色尽奇绝,况有晴云时卷舒”,诗人赞美山间寻常景色的不凡,晴云的飘逸更添了几分灵动。
“我昔攀缘出云表,决眦遐天众山小”两句,诗人回忆自己曾攀登此山,俯瞰群山,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接下来,“结庐拟向山中栖,日日看云听啼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此山中定居,每日欣赏云彩变化,聆听鸟鸣的心愿,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一朝云起随六龙,我亦乘之登九重”描绘了云起之时,诗人仿佛能驾驭云彩,飞升至更高的境界,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然而,“为霖未慰苍生望,惭愧清朝恩数隆”两句转折,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真正解决民生疾苦,表达了内心的愧疚与自省。
最后,“只今还寻故山去,净扫云轩与云住”表明诗人决定回归自然,与云同住,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