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芳夕渚,风潭鸣暗泉
出处:《宿石泉山中》
明 · 区大相
空山惟习静,身世两相捐。
春草芳夕渚,风潭鸣暗泉。
云清独鹤梦,月照幽人眠。
永夜结霞想,长吟待曙烟。
春草芳夕渚,风潭鸣暗泉。
云清独鹤梦,月照幽人眠。
永夜结霞想,长吟待曙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宿石泉山中的宁静与超脱之感。首句“空山惟习静”,开篇即点出环境的空寂与内心的平静,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归于宁静的生活状态。接着,“身世两相捐”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彻底放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春草芳夕渚,风潭鸣暗泉”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草色青翠,水面上微风轻拂,远处传来泉水潺潺的声音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和谐。
“云清独鹤梦,月照幽人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与宁静的主题。独鹤在云中飞翔,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自由;月光下的幽人,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意象,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最后,“永夜结霞想,长吟待曙烟”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在漫长的夜晚,诗人思绪飞扬,想象着天边的彩霞,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更是对生活希望与光明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