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
出处:《岳麓书院舍菜礼成》
元 · 卢挚
谁谓衡山高?景行思齐而。
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
远臣礼乐光,吉月春阳时。
原隰遂咨度,于彼湘之湄。
薄言采芹藻,多士乐且仪。
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
我将布惠泽,我将迪民彝。
我将歌《白驹》,爰求硕人遗。
爰求硕人遗,空谷夫何为。
南山有楩楠,北山有桐椅。
谁谓衡山高?衡麓乃所基。
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
远臣礼乐光,吉月春阳时。
原隰遂咨度,于彼湘之湄。
薄言采芹藻,多士乐且仪。
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
我将布惠泽,我将迪民彝。
我将歌《白驹》,爰求硕人遗。
爰求硕人遗,空谷夫何为。
南山有楩楠,北山有桐椅。
谁谓衡山高?衡麓乃所基。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卢挚的《岳麓书院舍菜礼成》诗,描绘了在岳麓书院举行舍菜礼的情景,充满了对儒家礼仪的崇敬与赞美。
首句“谁谓衡山高,景行思齐而”,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衡山的崇敬之情,意指衡山虽高,但其精神却能与高尚的行为相匹配。接着,“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则表达了对衡麓(即衡山的麓地)的向往,尽管它看似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隐喻着知识与智慧的追寻之路并不容易。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中,“洙泗”是古代儒家文化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真正的学问和道德规范,暗示这些精髓并非在眼前,需要深入探索。接下来的“远臣礼乐光,吉月春阳时”则描绘了在美好的季节里,远道而来的人们聚集一堂,通过礼乐活动来学习和传播儒家文化。
“原隰遂咨度,于彼湘之湄”描述了人们在广阔的田野间讨论学问,最终汇聚到湘江边,象征着知识的交流与融合。随后,“薄言采芹藻,多士乐且仪”则以采摘芹菜和藻类的比喻,象征着学者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真理,同时享受着学术交流的乐趣和仪式感。
“酌彼百泉水,憩我驷牡驰”描绘了在清泉旁休息,四匹骏马在奔跑的场景,寓意着学者们在知识的追求中不断前进,同时也需要适时的休息和反思。最后,“我将布惠泽,我将迪民彝。我将歌《白驹》,爰求硕人遗”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知识,引导民众遵循正确的道德规范,并且在寻求古代圣贤的智慧遗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神追求和教育理念,以及在岳麓书院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