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留一集鸣残世,何异微云滓太空
出处:《苏庵以予诗稿付刊感赋》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捲地秋风沸砌虫,煎愁那复计穷工。
还留一集鸣残世,何异微云滓太空。
弹遇知音原可废,恨当销骨尚难穷。
饱蟫覆瓿浑閒事,负国馀生罪已丛。
还留一集鸣残世,何异微云滓太空。
弹遇知音原可废,恨当销骨尚难穷。
饱蟫覆瓿浑閒事,负国馀生罪已丛。
鉴赏
这首诗由晚清诗人陈曾寿所作,名为《苏庵以予诗稿付刊感赋》。诗中描绘了秋风萧瑟、虫声嘈杂的景象,借以表达内心的愁绪与对创作的深思。诗人将自己比作残世中的鸣虫,虽微小却执着地发出声音,以此比喻自己的作品虽不显眼,却依然承载着对世界的关注与思考。
“弹遇知音原可废”,表达了诗人对于作品能否得到理解与欣赏的期待,认为如果能遇到知音,那么创作就足够了,不必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或技巧的高超。这句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独特见解,即作品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够触动人心,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或技巧。
“恨当销骨尚难穷”,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与痛苦。即使在创作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甚至感到身心俱疲,也无法轻易地找到解决之道,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反映了创作生涯的艰辛与复杂性。
最后,“饱蟫覆瓿浑閒事,负国馀生罪已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国家责任的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或许只是书籍中的一粒尘埃,但作为知识分子,他不能忽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两句既是对个人创作状态的总结,也是对社会角色和历史使命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创作、人生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