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东家男已长,西家女将行全文

东家男已长,西家女将行

出处:《鼓不绝
明 · 石宝
邻巷相见语,兹农薄收成。
何缘累旬日,箫鼓未绝鸣。
东家男已长,西家女将行
羔雁来问吉,鸡豚往通名。
置宴召宾侣,责逋急官征。
斛粟易百钱,入坐恐未盈。
花颜照四席,典客稽考明。
布帛身不著,妻子徒力耕。
违俗惧乖义,先王近人情。
歌管沸两耳,中心悁且惊。
但见蚁杯绿,不知鲂尾赪。
凭君听箫鼓,中有劳者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农事与婚嫁习俗的交织,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与社会压力的重负。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邻里间的互动、婚嫁的筹备、经济的压力、以及对传统礼俗的遵循。

首句“邻巷相见语,兹农薄收成”,开篇即点出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农事收成不佳,邻里间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接下来,“何缘累旬日,箫鼓未绝鸣”则描绘了婚嫁季节的热闹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农村社会在喜庆与哀愁之间的复杂情感。

“东家男已长,西家女将行”描述了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婚嫁的准备,体现了家族传承与社会秩序的延续。“羔雁来问吉,鸡豚往通名”则进一步展示了婚嫁习俗的繁复与庄重,从送礼到报备,每一步都充满仪式感。

“置宴召宾侣,责逋急官征”揭示了婚宴的举办与日常生活的压力,宴请宾客的同时,还需应对官府的赋税催征,凸显了农民在社会体系中的被动与挣扎。“斛粟易百钱,入坐恐未盈”形象地描绘了粮食价格的高昂与家庭收入的微薄,反映出经济困境的严峻性。

“花颜照四席,典客稽考明”描绘了婚宴上的欢愉场景,然而“布帛身不著,妻子徒力耕”则揭示了表面繁华背后,农民自身生活条件的匮乏与辛劳。“违俗惧乖义,先王近人情”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与对人性关怀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伦理的追求。

最后,“歌管沸两耳,中心悁且惊”描绘了音乐与喧嚣带来的暂时忘却,而“但见蚁杯绿,不知鲂尾赪”则以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困境。“凭君听箫鼓,中有劳者声”则以呼吁的方式,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明代乡村社会的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经济压力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