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鳌山路,风光凤辇城
出处:《元夕前三日书事 其一》
宋 · 周紫芝
旧岁冬馀雪,今年雨复晴。
奉常新奏乐,蕃使近朝正。
灯火鳌山路,风光凤辇城。
须烦天一笑,四海尽无兵。
奉常新奏乐,蕃使近朝正。
灯火鳌山路,风光凤辇城。
须烦天一笑,四海尽无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元宵节前的景象与氛围。首句“旧岁冬馀雪”,以冬末残雪铺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的背景。接着“今年雨复晴”转折,春雨过后,阳光重现,预示着新的生机与希望。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更迭与社会的变迁相联系,暗示着新年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预示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奉常新奏乐”一句,点明了节日庆典中音乐的重要性,乐声悠扬,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蕃使近朝正”则展示了当时多元文化交流的盛况,体现了宋代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和国际地位。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
“灯火鳌山路,风光凤辇城”两句,通过“灯火”与“风光”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夜晚与白天的不同景象。鳌山灯会与凤辇(皇帝出行的车驾)的描述,既体现了节日的繁华与壮观,也暗含了对皇权的尊崇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须烦天一笑,四海尽无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庆与祥和的节日里,诗人希望上天能够保佑天下太平,四海之内没有战争,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宋代元宵节前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文化交融的盛况,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繁荣的深切期盼,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