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槎上访蓬莱,咫尺云霄法象开
明 · 王世贞
不须槎上访蓬莱,咫尺云霄法象开。
挟日千峰凌睥睨,浮天万顷浸楼台。
西泠棹影烟从破,下界钟声晚自来。
十载故人尘外景,醉翁宁为酒徘徊。
挟日千峰凌睥睨,浮天万顷浸楼台。
西泠棹影烟从破,下界钟声晚自来。
十载故人尘外景,醉翁宁为酒徘徊。
鉴赏
此诗《同年马通政吴太常顾沈二臬及凌守要予与蔡宪使饮太虚楼》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太虚楼宴饮的情景,以及对周围自然景色的赞美。
首句“不须槎上访蓬莱”,以“不须”二字表达出无需远赴仙境之意,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满足和欣赏。接着“咫尺云霄法象开”,描绘出云霄之下的景象仿佛法象初开,形象地展现了天空与大地之间的和谐与壮丽。
“挟日千峰凌睥睨,浮天万顷浸楼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与楼台在日光映照下的壮观景象,千峰耸立,楼台倒映于万顷湖面上,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西泠棹影烟从破,下界钟声晚自来”,诗人通过“西泠棹影”和“下界钟声”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日落时分,船桨划破水面的光影与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境的层次感和时间的流动感。
最后,“十载故人尘外景,醉翁宁为酒徘徊”,表达了诗人与老友相聚的喜悦之情,即使是在尘世间,也能寻得心灵的慰藉。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饮酒还是赏景,都是为了与挚友共享这份难得的欢聚时光,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诗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