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京野披荒榛,探幽秉道收元神
俯仰三才惭有身,人心为主道为宾。
败国亡家三孽臣,曰贪曰痴一曰嗔。
更迭为祟兴灾迍,浸淫六气来往频。
分张六贼常相因,迩来理摄偶不臻。
危机一堕与鬼邻,忽返灵根一线新。
再见区宇一芳春,出凡摆俗守尔真。
结庐京野披荒榛,探幽秉道收元神。
鍊精鍊气初浃辰,荡涤诸魔如扫尘。
清静无为游至淳,梦中如见三茅君。
手把丹书申复申,觉来知失桃花津,山灵不厌羲皇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麟所作,名为《山灵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在修行过程中的种种体验。
首先,诗开篇以“恢恢大造垂深仁”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沉的敬畏之情,认为宇宙万物皆有其仁慈的安排。接着,“九死老翁今七旬”则描述了诗人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
“俯仰三才惭有身”一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为人,却对天地人三才之理有所惭愧,体现了他对道德和宇宙秩序的尊重。随后,“人心为主道为宾”强调了内心的主导地位,认为道德应当是生活的指导原则。
接下来,诗人列举了“败国亡家三孽臣,曰贪曰痴一曰嗔”等罪行,批评了人性中的贪婪、愚痴和愤怒,指出这些负面情绪会带来国家衰败、家庭破碎的后果。他进一步阐述了“更迭为祟兴灾迍,浸淫六气来往频”等现象,说明这些负面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分张六贼常相因,迩来理摄偶不臻”表明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认为罪恶的根源在于人性的弱点,而理性的引导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危机一堕与鬼邻”的现实,诗人意识到需要回归本源,寻找心灵的救赎。
“忽返灵根一线新,再见区宇一芳春”表达了诗人通过修行重新找回内心平静与清明,仿佛春天再次降临,世界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决心“出凡摆俗守尔真”,摆脱世俗的束缚,坚守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结庐京野披荒榛,探幽秉道收元神”展现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于山林之间,通过探索自然之道,寻求精神上的升华。他以“鍊精鍊气初浃辰,荡涤诸魔如扫尘”形容修行过程中的努力与成果,表示通过修炼,能够清除心灵的杂念与障碍。
“清静无为游至淳,梦中如见三茅君”暗示了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他梦见了传说中的三茅君,象征着与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建立了联系。
最后,“手把丹书申复申,觉来知失桃花津,山灵不厌羲皇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意,认为自己如同古代的圣贤一样,得到了山灵的认可与接纳。他希望自己的修行能够延续下去,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的桥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命、道德、修行等多个层面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