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正同盟卫乡里,何期远戍吴淞水
出处:《团兵行》
明 · 王问
销镵钁,铸刀兵,佃家丁男县有名。
客兵贪悍不可制,纠集乡勇团结营。
宁知县官不爱惜,疾首相看畏占籍。
奔命疲劳期会繁,执戟操场有饥色。
星火军符到里门,结束戎装蚤出村。
将军令严人命贱,一身那论亡与存。
保正同盟卫乡里,何期远戍吴淞水。
极目沙堧白骨堆,向来尽是良家子。
客兵贪悍不可制,纠集乡勇团结营。
宁知县官不爱惜,疾首相看畏占籍。
奔命疲劳期会繁,执戟操场有饥色。
星火军符到里门,结束戎装蚤出村。
将军令严人命贱,一身那论亡与存。
保正同盟卫乡里,何期远戍吴淞水。
极目沙堧白骨堆,向来尽是良家子。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团兵行》描绘了战乱时期乡村社会的动荡与悲惨。诗中通过“销镵钁,铸刀兵”展现了兵器的转换,暗示了战争的迫近。佃家丁男被征召入伍,反映出兵役制度对平民生活的侵扰。“客兵贪悍不可制”揭示了军队纪律的松弛和地方势力的无奈。
“宁知县官不爱惜,疾首相看畏占籍”表达了官府对百姓的冷漠,他们更关心的是户籍登记而非民生。士兵们疲于奔命,操练频繁,面带饥色,生活困苦。“星火军符到里门”预示着紧急动员,人们匆忙集结。“将军令严人命贱”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无情,个人生死在此显得微不足道。
“保正同盟卫乡里”体现了民间自发组织抵抗的力量,然而“何期远戍吴淞水”,出征之地遥远,令人担忧。“极目沙堧白骨堆”以触目惊心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无辜百姓的毁灭性打击,尤其是那些原本安逸的“良家子”。
整体来看,《团兵行》以生动的细节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年代人民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