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出处:《雾中见灵山依约不真》
宋 · 杨万里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鬟。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注释
东来:从东方来。两眼:双眼。
不曾:未曾。
寒:寒冷。
四顾:环顾四周。
千峰:无数山峰。
掠晓鬟:像掠过清晨的秀发。
天欲:天空似乎想要。
恼人:使人烦恼。
消几许:消除多少。
只教:只让。
和雾:在雾中。
看灵山:观看神圣的山峰。
翻译
东方的阳光照耀下,我的双眼并未感到寒冷,环顾四周,连绵的山峰仿佛掠过清晨的秀发。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雾中见灵山》。诗中的意境十分迷人,它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然美景。
"东来两眼不曾寒":这里的“东来”指的是朝霞初升,“两眼”代指诗人的双目,而“不曾寒”则表明诗人在观赏这壮丽景象时,心中并无半点凉意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此开篇,既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震撼力,也映射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四顾千峰掠晓鬟":诗人在观赏这片云雾缭绕的山川时,不断地向四周望去,所见的都是连绵不断、似剪刀切割天际的高峰。而“掠晓鬟”则形容这些山峰被清晨的薄雾轻拂,就像是女性头上的发鬟那样优美。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天气似乎在变化,想要让人感到烦恼,但诗人却选择了与和煦的云雾为伴,只是为了欣赏这灵山美景,不受世间琐事的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同时,这种写法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在面对自然时所表现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