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处:《西塞山怀古》
唐 · 刘禹锡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县东。王濬:晋武帝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楼船,直取吴都,吴帝孙皓奉表请降。
翻译
西晋的大船驶向益州,金陵的帝王之气黯然消失。巨大的铁链沉入江底,投降的旗帜从石头城升起。
人间历经多次兴衰,山势依旧静卧在江边。
如今已是天下归一之时,古老的营垒只剩下萧瑟的芦荻秋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金陵王气黯然收"表达了对过去王朝兴衰的感慨,"千寻铁锁沈江底"则通过对古代战争遗迹的描述,渲染出一片荒凉和历史的沉重。"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深切感怀,自然山水的不变成为了人类悲欢离合的对照。
最后两句"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以宽广的心态接受一切,同时也保留了一份对于过往历史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豁达的人生观。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古典诗作,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