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出处:《水月院》
宋 · 陈舜俞
兴随白鸟汀洲立,步入青林台殿出。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
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兴:兴致。随:跟随。
白鸟:白色的水鸟。
汀洲:水边的平地。
立:站立。
步:步行。
入:进入。
青林:青翠的树林。
台殿:宫殿或楼台。
湖脉:湖水的源头。
方士泉:传说中的仙人之泉。
幽人室:隐士的居所。
扁舟:小船。
访寻:寻找。
遗逸:遗漏的隐士。
霜风:寒霜和冷风。
客衣:旅人的衣服。
皆:都。
采橘:采摘橘子。
翻译
兴致随着白鸟在洲渚停留,步入青翠的森林来到台殿中。湖水的脉络连接着方士的泉水,山色映入了隐者的居所。
独自辛苦乘舟寻找,哪一年深谷之中再无遗漏的隐者。
一夜寒霜穿透旅人的衣物,二十六间房都忙着采摘橘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舜俞在水月院中的游历和感受。首句“兴随白鸟汀洲立”,写诗人兴致勃勃地站在水边洲头,白鸟相伴,显现出他的闲适与自然之趣。接着,“步入青林台殿出”描绘他步入深林,穿过台殿,展现出庭院的宁静与庄重。
“湖脉来通方士泉,山颜分入幽人室”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月院的环境特色,湖水与山色相互映照,仿佛连通着仙人的泉水和隐士的居所,富有禅意和隐逸之情。
“自苦扁舟每访寻,何年空谷无遗逸”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常常乘舟探访这样的地方,期待能遇到高人隐士。最后一句“一夜霜风穿客衣,二十六房皆采橘”,则通过写实的场景,描绘了夜晚寒风吹过,人们在院中采摘橘子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季节更迭和生活的朴素。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月院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宁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