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
出处:《读子书作》
明 · 周子谅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
披文既荟蕞,寻义亦泮涣。
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
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
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
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
《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
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
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
绵延比葛藟,根远益缠绊。
遂令矜名士,摹放如习幻。
雕刳出葩卉,缀缉呈组纂。
悦目效女美,饫口匪刍豢。
推以合身心,宜若霄壤判。
吾欲尽其文,掇取归炉炭。
观心胜观书,矹矹坐夜旦。
濯秽来清澄,磨昏出璀璨。
绵绵春云舒,炯炯秋月烂。
咏歌成文章,昭倬比云汉。
往者予弗及,来者予何惮。
作诗示朋曹,无乃骇童丱。
披文既荟蕞,寻义亦泮涣。
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
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
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
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
《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
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
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
绵延比葛藟,根远益缠绊。
遂令矜名士,摹放如习幻。
雕刳出葩卉,缀缉呈组纂。
悦目效女美,饫口匪刍豢。
推以合身心,宜若霄壤判。
吾欲尽其文,掇取归炉炭。
观心胜观书,矹矹坐夜旦。
濯秽来清澄,磨昏出璀璨。
绵绵春云舒,炯炯秋月烂。
咏歌成文章,昭倬比云汉。
往者予弗及,来者予何惮。
作诗示朋曹,无乃骇童丱。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明代周子谅的《读子书作》描绘了诗人闲暇时研读古籍的过程和感受。首句“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点出诗人空闲时翻阅书籍的情景。接着,“披文既荟蕞,寻义亦泮涣”描述了阅读时文字繁复,含义深奥,难以把握。诗人感叹自己在书中迷失,思路纷乱,但放下书后心境变得宁静。
诗人进一步指出儒家经典如《易》、《书》、《诗》、《春秋》语言简洁,含义鲜明,相比之下,其他各家著作则显得冗杂,如同葛藟般缠绕,让人难以摆脱。他批评那些过分追求名声的学者,他们的研究过于雕琢,失去了原著的真谛。
诗人决定回归简朴,将这些繁复的学问视为炉炭,通过深入内心去理解和消化,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的悦目和满足。他认为,这样的读书方式更能洗涤心灵,磨砺思想,如同春云舒展,秋月明亮。最后,他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后人能从中受益,并以此诗与朋友分享,可能会让年轻的听者感到惊讶。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深思熟虑和个人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