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出处:《林卿见访食槟榔而醉明日示诗次韵一首》
宋 · 刘克庄
壮于蒳子大于榛,咀嚼全胜曲糵春。
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
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壮:强大。蒳子:古代一种草药。
榛:一种硬壳果实。
咀嚼:品尝。
曲糵春:春天酿的酒。
俚俗:民间习俗。
祛瘴厉:驱除瘴气和邪毒。
方书:医书。
健脾神:健脾胃的神效。
鲸量:海量,形容非常能喝。
鸡心:可能指某种药材。
未必真:不一定真实。
一笑:大笑。
玉山倒:形容醉态如山倾倒。
苔茵:青苔,比喻简朴的生活。
翻译
它的力量胜过蒳子和榛实,品尝起来比春天酿的酒更美妙。民间流传它能驱除瘴气和邪毒,医书上也称它能健脾胃。
我深知它的海量,但并不意味着能使人醉倒,可能只是因为鸡心的功效还未被证实。
即使笑声如倾倒的玉山,也无妨,贫穷之家至少有青苔垫底,生活自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描绘了他与友人林卿见共同品尝槟榔并饮酒至醉后第二日所作,借此表达了对友情和生活乐趣的赞美。
从诗中“壮于蒳子大于榛,咀嚼全胜曲糵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食物的享受和满足,通过形容槟榔的大小和味道,表现了对这份美好生活情趣的珍视。
接下来的“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则是说到民间流传的食物疗效,其中提及槟榔可能带来的一些健康益处,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饮食疗法的普遍认知。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这两句则是诗人自述,表明自己虽然知道一些传说中的美酒佳肴,但真正能让他感到醉意的却可能只是平常的食物,如鸡心。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生活中简单乐趣的珍惜和满足。
最后,“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则是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困顿时,也能够保持乐观态度的一笑泯然。他虽然身处贫寒之境,但仍旧感到庆幸,因为他拥有自己的小小庭院和一些微不足道的植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饮食生活的小确幸表达了诗人对于日常美好、友情以及生命本真享受的热爱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