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桥度三峡,舣棹凌深危
我舟薄其趾,阴雨深蔽之。
平生洁清念,谅受庐君知。
宁辞三日淹,未恨一见迟。
邂逅得佳士,欣然即追随。
时云散诸峰,攒青逗参差。
五色太古色,相对心融怡。
披衿寻鹿迹,抉洞徵贤祠。
风雩杳馀韵,书台抗层基。
前瞻辨五乳,仰顾指狻猊。
却招白鹤仙,下瞰神龙陂。
飞桥度三峡,舣棹凌深危。
喷涛电雪眩,转石雷霆驰。
薄暮不可留,淅淅山风悲。
明发开先游,寒溪涉清漪。
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虬枝。
飞虹泻青嶂,漱玉下深池。
竹亭夐幽阒,四壁多残碑。
出林送落日,踏月仍遨嬉。
移舟星子湾,回首烟雾时。
归来记所历,一一天下奇。
兹山信绵邃,览胜犹多遗。
简书属有程,逼仄嗟绊羁。
悠悠此时路,依依后来期。
巢栖云松间,瓢饮涧水湄。
昔贤有高躅,安用微官为。
鉴赏
此诗《庐山纪游赠黄伯庸》由元代诗人吴师道创作,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
首句“昔闻匡庐名,今睹雄秀姿”点明诗人早闻庐山之名,今日亲临,目睹其雄伟秀丽的自然风光。接着“我舟薄其趾,阴雨深蔽之”描述诗人乘舟接近庐山,因阴雨天气而未能完全领略其风貌。
“平生洁清念,谅受庐君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敬仰之情,认为自己的清高品性能够得到庐山的认同。“宁辞三日淹,未恨一见迟”则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与耐心等待的态度。
“邂逅得佳士,欣然即追随”写出了诗人与庐山之间仿佛有某种默契,使得他能与庐山的佳士相遇并结伴同行。随后的诗句“时云散诸峰,攒青逗参差”描绘了云雾散去后,群峰青翠、错落有致的景象。
“五色太古色,相对心融怡”形容了庐山色彩斑斓,与诗人的心境相和谐。接下来的“披衿寻鹿迹,抉洞徵贤祠”则展示了诗人探索庐山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兴致。
“风雩杳馀韵,书台抗层基”描绘了庐山的自然与文化氛围,以及诗人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感慨。之后的“前瞻辨五乳,仰顾指狻猊”、“却招白鹤仙,下瞰神龙陂”等句,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神秘与美丽。
“飞桥度三峡,舣棹凌深危”描绘了庐山险峻的地形与壮观的桥梁,体现了诗人面对挑战的勇气。“喷涛电雪眩,转石雷霆驰”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瀑布与山石滚动的震撼场景。
“薄暮不可留,淅淅山风悲”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不舍与对离别的哀愁。“明发开先游,寒溪涉清漪”则描绘了次日清晨,诗人继续探索庐山的景象。
“入门双剑色,夹道万虬枝”、“飞虹泻青嶂,漱玉下深池”等句,通过双剑、虬枝、飞虹、漱玉等意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竹亭夐幽阒,四壁多残碑”则描绘了竹亭的静谧与历史的痕迹。
“出林送落日,踏月仍遨嬉”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共舞的自由与快乐。“移舟星子湾,回首烟雾时”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庐山时的留恋与回忆。“归来记所历,一一天下奇”总结了诗人对庐山之旅的深刻印象。
最后,“兹山信绵邃,览胜犹多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深远魅力的赞叹。“简书属有程,逼仄嗟绊羁”则反映了诗人对公务繁忙的无奈。“悠悠此时路,依依后来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庐山的怀念。“巢栖云松间,瓢饮涧水湄”、“昔贤有高躅,安用微官为”则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游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