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桃李终默默,得势泥涂常浩浩
出处:《长安仲春二首 其一》
宋 · 张耒
长安仲春七日风,苍茫顿撼天地同。
应门缥阙岌欲动,况我穷巷连蒿蓬。
暮寒卷雪连芳草,平门万屋青城缟。
无言桃李终默默,得势泥涂常浩浩。
夕晖入屋人气活,劳苦羲和间何阔。
斗杓东指令未行,要使烛龙聊泼剌。
应门缥阙岌欲动,况我穷巷连蒿蓬。
暮寒卷雪连芳草,平门万屋青城缟。
无言桃李终默默,得势泥涂常浩浩。
夕晖入屋人气活,劳苦羲和间何阔。
斗杓东指令未行,要使烛龙聊泼剌。
注释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唐朝的长安。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
缥阙:形容宫殿高耸,如云中楼阁。
岌欲动:摇摇欲坠的样子。
穷巷:贫穷的街道。
蒿蓬:野草。
平门:长安城的西门。
青城缟:形容房屋被白雪覆盖,颜色如丧服。
无言桃李:比喻默默无闻的人。
得势:有权势者。
劳苦羲和: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阔:遥远。
斗杓:北斗七星的柄。
指令:象征权力或命令。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烛龙,象征光明。
泼剌:形容水声或火焰燃烧的声音,这里可能暗示改变或活跃。
翻译
长安初春七日刮起大风,天地间一片苍茫动荡。宫门高耸如缥缈之阙摇摇欲坠,更何况我身处陋巷,杂草丛生。
傍晚寒风吹过,积雪与花草相接,整个平门的房屋似披上了青色的丧服。
无声的桃花李花静静开放,而那些得势之人却嚣张跋扈。
夕阳余晖洒满屋内,人们仿佛重新焕发活力,劳苦的太阳神羲和此刻似乎离我们遥远。
北斗七星东移的指令尚未执行,希望能借烛龙之力,带来一些变化。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时节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特征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长安城在仲春七日时风光旖旎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淡远而又不失深邃的情感。
首句“长安仲春七日风,苍茫顿撼天地同”以宏大之笔触勾勒出早春时节的气候特征,强调了仲春期间那突如其来的狂风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这里,“苍茫”形容的是风势浩大无边,而“顿撼天地同”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界动荡不安的景象。
接下来的“应门缥阙岌欲动,况我穷巷连蒿蓬”通过对门户摇曳和巷弄连绵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季节变换中的荒凉感。诗人自比于“穷巷”,表达了一种隔绝与世无争的情怀。
至于“暮寒卷雪连芳草,平门万屋青城缟”则是对仲春景色的一种描绘,寒冷的气息尚存,而初生的绿意却在积雪中显现。这里,“暮寒”、“连芳草”和“青城缟”共同构成了一个既有季节交替之感,又不失生机勃发的画面。
诗人通过“无言桃李终默默,得势泥涂常浩浩”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弱不一的感慨。桃李虽未绽放,但那沉默的美丽和泥泞中的生机勃发,都在诗人的笔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夕晖入屋人气活,劳苦羲和间何阔”则是对日落时分光影变化及人类活动的一种观察。这里,夕阳透过屋檐,给室内带来一丝生机,而“劳苦羲和间何阔”则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的辛勤工作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最后,“斗杓东指令未行, 要使烛龙聊泼剌。”这句诗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希望。斗杓指向东方,象征着季节更替带来的新生和希望,而“要使烛龙”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精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长安仲春时节的独特风貌,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