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向铃阁,行行叩禅扃
出处:《初至天台》
宋 · 曾几
畴昔所欣慕,天台冠坤灵。
兴公妙摹写,粲若披图经。
自怜婴世网,仰愧鸿冥冥。
夙契谅非浅,半生吏金庭。
成此一段奇,得按东吴刑。
又分临海竹,想像山围屏。
稍稍向铃阁,行行叩禅扃。
一丘与一壑,所见皆所聆。
石梁卧剑戟,布水驱雷霆。
五百大开士,神光秘林坰。
于我定不薄,是事初无形。
寒岩二隐者,在眼谁能青。
庶几闾丘守,胸次明渭泾。
向来石涧耳,斗讼终朝听。
净洗尘俗状,数上参云亭。
兴公妙摹写,粲若披图经。
自怜婴世网,仰愧鸿冥冥。
夙契谅非浅,半生吏金庭。
成此一段奇,得按东吴刑。
又分临海竹,想像山围屏。
稍稍向铃阁,行行叩禅扃。
一丘与一壑,所见皆所聆。
石梁卧剑戟,布水驱雷霆。
五百大开士,神光秘林坰。
于我定不薄,是事初无形。
寒岩二隐者,在眼谁能青。
庶几闾丘守,胸次明渭泾。
向来石涧耳,斗讼终朝听。
净洗尘俗状,数上参云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初至天台》,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到天台山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天台山美景的欣慕,特别是对兴公的摹写赞不绝口,认为其如画卷般生动。他感叹自己深陷尘世束缚,对天台山的超凡之境心生向往,同时感慨与山的缘分深厚。
诗中提到的“石梁卧剑戟,布水驱雷霆”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壮丽,以及想象中的佛教修行场景。诗人期待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修行,聆听自然的声音,洗涤尘俗,提升心灵境界。最后,他期望自己能像古代隐士那样,保持清明之心,远离世俗纷争。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绘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