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犹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
注释
闭门:独自在家。俗人:普通人。
政使:即使权贵。
犹:仍然。
倾心:深深敬仰。
斑窥:略见一斑。
文彩异:文采出众。
根源深:根基深厚。
灵椿:长寿的椿树。
健霜骨:经霜耐寒。
辉庭阴:照亮庭院阴暗处。
岐山:地名,古代周朝的都城。
紫阳:指代贤明的君主或高尚的人。
逸响:悠扬的乐声。
花间琴:花丛中的琴声。
翻译
闭门读书不是平凡人,即使未曾谋面也衷心敬仰。只窥见些许已惊叹其文采独特,深厚的根基决定了其长远流芳。
松树如灵椿般坚韧,经霜骨更显生机,草地与玉树辉映庭院阴凉。
岐山紫阳近在咫尺,优美的声音仿佛流入了花间的琴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书生闭门读书的境况,表达了对学术修养和家风传承的尊重与赞美。开篇“闭门读书非俗人”即设定了主角不为世俗所动摇,专注于学问的高洁形象。紧接着,“政使未见犹倾心”透露出主人公对于仕途的淡然态度,即便政治使者尚未来临,他的心思也早已倾注在学术修养上。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一句,通过比喻斑驳之石透出异彩,强调了学问的深远与独特性,同时暗示了家学渊源的重要。接下来的“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则是以松柏和玉树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坚韧不拔、品行高洁,以及其家风之纯正。
最后,“岐山紫阳近相接,逸响流入花间琴”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主人公与自然和谐共处,其学问修养已达到了如同清泉流过花间般自然而然。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及其家风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学术传承和个人品德的深厚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