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
出处:《传烽歌》
明 · 戚继光
一炮一旗山海路,一炮二旗石门冲。
一炮三旗台头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
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马兰中。
三炮一旗墙子岭,三炮二旗曹家烽。
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冲。
千贼以上是大举,百里以外即传烽。
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
若是夜间旗不见,火池照数代旗红。
贼若溃墙进口里,仍依百里号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贼,止传本协各成功。
单用炮声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墙皆一炮,石门喜曹二炮从。
台头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马石塘烽。
零贼东西一时犯,两头炮到一墩重。
该墩停炮分头说,东接西来西接东。
但凡接炮听上首,炮后梆响接如风。
炮数梆声听的确,日旗夜火辨分明。
一炮三旗台头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
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马兰中。
三炮一旗墙子岭,三炮二旗曹家烽。
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冲。
千贼以上是大举,百里以外即传烽。
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
若是夜间旗不见,火池照数代旗红。
贼若溃墙进口里,仍依百里号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贼,止传本协各成功。
单用炮声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墙皆一炮,石门喜曹二炮从。
台头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马石塘烽。
零贼东西一时犯,两头炮到一墩重。
该墩停炮分头说,东接西来西接东。
但凡接炮听上首,炮后梆响接如风。
炮数梆声听的确,日旗夜火辨分明。
鉴赏
这首《传烽歌》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作,其内容描绘了在抗击倭寇时,通过炮声与烽火传递信息、指挥作战的场景。诗中详细描述了不同情况下的炮声与烽火使用规则,以及如何根据炮声和烽火判断敌情和指挥军队行动。
诗文以“一炮”、“二炮”、“三炮”、“四炮”为序,分别对应不同的作战区域和等级,如“山海路”、“石门冲”、“台头警”、“燕河攻”等,展现了戚继光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握和高效指挥。同时,诗中还涉及到了夜间作战的特殊规则,如“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以及“若是夜间旗不见,火池照数代旗红”等,体现了古代军事指挥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
此外,《传烽歌》还提到了“千贼以上是大举,百里以外即传烽”的原则,表明了在大规模或远距离作战时,如何通过烽火迅速传达信息,确保指挥链的畅通无阻。最后,“单用炮声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强调了在特定情况下,仅依靠炮声进行快速、准确的指挥,避免了旗火可能带来的混乱。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指挥的艺术,也反映了戚继光在实战中的智慧与勇气,对于研究明代军事史和古代战争指挥艺术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