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
出处:《九川行》
明 · 何景明
君不见自从天地开,天下之水皆西来。
黄河昆崙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
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
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
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
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
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黄河昆崙一线出,下转秦甸轰奔雷。
长江广汉两荡潏,浊泾清渭中萦回。
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流泾渭理。
华岳中断仙掌高,却放黄河行万里。
九龙蜿蜒上天去,至今犹馀九川水。
秦中云雨四时遍,北地尘沙几回徙。
我来长安不见九,川水得见九川子。
九川子是非常人,朝辞川上麋鹿群,夕盒青琐为帝臣。
已从华衮补日月,况执彤管排风云。
长风西来吹北极,西望川流渺何极。
野岸空悬舟楫心,塞林暮绕波涛色。
吁嗟江汉犹阻兵,中原不见黄河清。
虺蛇豺虎满道路,黄埃浊浪无人行。
九川子,何不更鞭九龙起,坐视天下横流水。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九川行》描绘了自古以来中国的江河地理,尤其是黄河、长江及其支流的壮丽景象。诗中以黄河为主线,通过“九龙下治”象征着古代神话中的治理力量,使得江汉安流,泾渭分明。华山和仙掌的描绘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九龙蜿蜒上天去”则寓言了治水神话的深远影响。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长安(今西安)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未能亲眼见到九川交汇的壮观,但遇见了像“九川子”这样非凡的人物,他从江边的麋鹿群中崛起,成为朝廷重臣,辅佐皇帝。诗中“长风西来”、“西望川流”等句,寓言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流转。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赞美个人的升迁,而是借“江汉犹阻兵”、“黄埃浊浪”等描绘了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黄河澄清的期盼。最后,诗人质问“九川子”,为何不运用传说中的力量,解决当下的洪水横流问题,寄寓了对治世贤能的呼唤。
整体来看,《九川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融入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