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出处:《题关彦长孤山四照阁》
宋 · 郑獬
湖山天下之绝境,群山绕湖千百重。
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
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当轩不置窗与槛,湖光山翠还相通。
侧耳似闻天上语,接手便欲翻长空。
忽疑跃入画屏上,但觉毛发生清风。
光景动荡失天地,直与颢气争雌雄。
君何容易得此处,著意镵凿由天公。
西湖虽然多佳境,游人到此景遂穷。
昔日郎官退居此,足踏藤履手携筇。
时陪金壶宴亲旧,船飞两楫如归鸿。
溪鱼鲜白玉膏脆,林果红熟燕脂浓。
挥弄清泉倚苍石,当时即是神仙翁。
又况诸子尽奋发,绿袍照烂时相从。
我来登览但叹息,有家不得居江东。
至今此景常入梦,尚有清气留心胸。
屡蒙书尾追拙唱,强临纸札诚难工。
湖山有灵必见笑,便与弃掷无留踪。
直须收拾买邻舍,兄乎异日能相容。
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
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当轩不置窗与槛,湖光山翠还相通。
侧耳似闻天上语,接手便欲翻长空。
忽疑跃入画屏上,但觉毛发生清风。
光景动荡失天地,直与颢气争雌雄。
君何容易得此处,著意镵凿由天公。
西湖虽然多佳境,游人到此景遂穷。
昔日郎官退居此,足踏藤履手携筇。
时陪金壶宴亲旧,船飞两楫如归鸿。
溪鱼鲜白玉膏脆,林果红熟燕脂浓。
挥弄清泉倚苍石,当时即是神仙翁。
又况诸子尽奋发,绿袍照烂时相从。
我来登览但叹息,有家不得居江东。
至今此景常入梦,尚有清气留心胸。
屡蒙书尾追拙唱,强临纸札诚难工。
湖山有灵必见笑,便与弃掷无留踪。
直须收拾买邻舍,兄乎异日能相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湖山:湖光山色。绝境:最美之地。
碧笋:翠绿的竹笋。
明镜:明亮的水面。
红芙蓉:红色的荷花。
苍霭:苍茫的雾气。
绿萝:绿色的藤蔓。
著意:用心。
镵凿:雕刻,比喻精心营造。
郎官:官员。
退居:隐居。
藤履:藤编的鞋子。
筇:竹杖。
金壶宴:豪华的宴会。
亲旧:亲朋好友。
鲜白玉膏脆:新鲜且口感脆嫩的鱼肉。
绿袍:绿色官服。
时相从:时常相伴。
叹息:感慨。
江东:指长江东岸,这里指家乡。
清气:清雅的气息。
心胸:内心。
拙唱:拙劣的诗篇。
工:精巧。
弃掷:抛弃。
无留踪:不留痕迹。
直须:必须。
邻舍:邻居。
兄乎:兄长啊。
相容:接纳。
翻译
这是天下最美的湖山,群山环抱湖泊,层层叠叠。翠绿的竹笋插入明亮的镜面之外,这阁楼正好落在镜子中央。
一片绿色波浪扫过沙滩,门口满是红色的芙蓉花。
清新的香气消失在苍茫的雾气中,绿色的藤蔓爬上高高的山峰。
阁楼前不设窗户和栏杆,湖光山色自由相通。
仿佛能听到天上的声音,伸手似乎要翻越天空。
忽然觉得像跳进了画卷,只感到清风拂过头发。
景色动荡,仿佛天地交融,与浩渺的灵气争辉。
你轻易就能来到这里,全靠天意的安排。
西湖虽好,但这里的景致无人能及。
昔日的官员隐居于此,脚踏藤鞋,手持竹杖。
时常陪伴亲朋好友,乘船游玩,如归雁般自在。
溪中的鱼儿鲜美如玉,林果熟透如胭脂。
倚着青石,玩弄清泉,那时的他就像神仙。
孩子们也都奋发有为,穿着绿袍相伴。
我来此地只能感叹,不能安居江东。
这些景色常常入梦,清气仍留在心中。
多次承蒙你在信末回应,我难以用文字表达。
湖山如有灵,定会嘲笑我的无能,
我应买下邻居,期待兄长日后能接纳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孤山四照阁的绝美景致,以湖山的壮丽和阁楼的巧妙布局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诗人运用比喻,如“碧笋插明镜”、“绿波扫沙尾”、“清香接苍霭”,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湖光山色的秀美。阁楼的设计更是巧妙,仿佛与天地相连,让人心生向往。
诗人感慨自己轻易得见如此美景,称赞关彦长的居所如同仙境,与亲朋好友在此共度欢乐时光,享受溪鱼林果的鲜美。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不能安居江东的遗憾,以及对友人邀请的感激,表示若有机会,愿购相邻之地共享此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最后以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作结,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