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永为戏,拯溺凭谁语
欲吊大夫魂,正则知何许。
情缘古今隔,况是都无楚。
悲歌永为戏,拯溺凭谁语。
曰我旧家乡,湖上人如堵。
船战习成风,迎神尚投黍。
家居内忘物,废听何城阻。
风闻不贰事,借问为情绪。
鉴赏
这首诗《闻竞渡声》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之情。
首句“江头闹金钲”描绘了江边热闹的景象,金钲即铜锣,其响声在江面回荡,预示着赛龙舟活动的开始。接下来的“竞渡记时序”点明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人们通过这一活动纪念屈原,寄托哀思。
“欲吊大夫魂,正则知何许。”表达了诗人想要祭奠屈原亡灵的愿望,但又感叹于时空的阻隔,无法确切知道屈原的所在之处。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屈原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情缘古今隔,况是都无楚。”进一步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诗人的情感难以跨越古今,更难以直接到达屈原所在的楚地。这里的“楚”既指地理上的楚国,也暗含了对屈原精神家园的向往。
“悲歌永为戏,拯溺凭谁语。”诗人以悲愤的歌声表达对屈原的哀悼,同时也反思了现实中的无力感,即在面对社会不公与人民苦难时,似乎无人能真正伸出援手,发出正义之声。
最后,“曰我旧家乡,湖上人如堵。船战习成风,迎神尚投黍。”描述了诗人身处的家乡,端午节期间,湖面上人潮涌动,赛龙舟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还保留着向神灵献祭的传统。这既是对传统习俗的赞美,也是对社会生活现状的一种观察。
“家居内忘物,废听何城阻。”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外界的喧嚣与繁忙,但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隔绝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超脱。
“风闻不贰事,借问为情绪。”结尾两句,诗人以“风闻”引出对世事的感慨,认为世间之事不可轻易改变,而“借问为情绪”则表达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或许是在探讨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保持自我情感的真实与纯粹。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