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见千般态,□□□留一点尘
出处:《又一章十二句用臧德次禅老□》
宋 · 何诚孺
□名□事取齐云,挺特孤高似法身。
永镇洞天□□□,直□画栋□神□。
□□易见千般态,□□□留一点尘。
衲帔□须□□□,□□□□□□□。
□□□道□□得,□□□□□□□。
□□□□□□□,□□□□□□□。
永镇洞天□□□,直□画栋□神□。
□□易见千般态,□□□留一点尘。
衲帔□须□□□,□□□□□□□。
□□□道□□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与精神境界,充满了禅宗的哲学意味和深邃的思考。从“名”字开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禅师比作“齐云”,既高且挺,如同佛法中的“法身”,寓意其修行的高深与纯净。接着,“永镇洞天”一句,暗示禅师的精神力量能守护一方,如同镇守洞天的守护者,强调其对心灵世界的稳定作用。
“直入画栋”则可能暗喻禅师的智慧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如同进入画栋之中,直接触及事物的核心。而“留一点尘”则体现了禅师追求的清净与无染,即使在世间纷扰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
“衲帔”是僧侣的衣物,此处用来形容禅师的外在形象,强调其作为僧人的身份。“须”字可能暗示了禅师的教导与指引,如同需要仔细聆听的教诲。最后,“道”字收尾,意味着禅师的教导与实践,是对人生道路的指引,充满了智慧与慈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描述,展现了禅师超凡脱俗、智慧深邃、内心纯净的形象,以及其对世人的启示与引导作用,体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