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听夜雨,别后倍悲秋
出处:《送韩孟郁三首》
明 · 邓云霄
来贵长安纸,归雕季子裘。
豪怀君自豁,高咏孰能酬。
易水风吹马,淮河叶洒舟。
西斋听夜雨,别后倍悲秋。
豪怀君自豁,高咏孰能酬。
易水风吹马,淮河叶洒舟。
西斋听夜雨,别后倍悲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送韩孟郁三首》中的第一首,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来贵长安纸,归雕季子裘”,描绘了友人从繁华的长安归来,衣着华贵,暗示其身份尊贵,同时也暗含离别的意味。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荣耀,而“归雕季子裘”则通过服饰的描述,展现了友人的身份和地位。
颔联“豪怀君自豁,高咏孰能酬”,表达了对友人豪情壮志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这里的“豪怀”既指友人的胸怀宽广,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君自豁”强调了友人内心的豁达,“高咏”则是对其才华的肯定,而“孰能酬”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对无法回报其才华的遗憾。
颈联“易水风吹马,淮河叶洒舟”,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易水送别”的故事,二是“淮水之畔”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如同马儿在风中奔跑,船只在落叶中航行,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西斋听夜雨,别后倍悲秋”,将场景转移到了友人离去后的想象之中。在西斋静听夜雨,不仅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倍悲秋”更是深化了主题,秋天的萧瑟与离别的悲伤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内心深处的哀愁和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