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堂仍滞三年蛰,寥廓方看万里飞
出处:《次韵酬张直温》
宋 · 刘敞
未曾相见已相知,自许闻弦可识微。
每信白头于义得,岂将青眼向君违。
坳堂仍滞三年蛰,寥廓方看万里飞。
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
每信白头于义得,岂将青眼向君违。
坳堂仍滞三年蛰,寥廓方看万里飞。
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次韵酬张直温》。诗中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首句“未曾相见已相知”道出了诗人与友人虽未谋面,却已心有灵犀,情感相通。接着“自许闻弦可识微”运用了“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典故,强调了通过友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感知其内心世界,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每信白头于义得,岂将青眼向君违”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友情的真挚与坚定,即使年华老去,对朋友的忠诚与信任也不会改变,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背离初心。这里“白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青眼”则代表了对朋友的真诚与尊重。
“坳堂仍滞三年蛰,寥廓方看万里飞”描绘了友人历经困顿与磨砺,最终如同凤凰涅槃,展翅高飞的壮丽景象。这不仅是对友人过去经历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前景的美好祝愿。
最后“谁谓夜光投道路,莫因长铗起思归”以夜明珠比喻珍贵的友情,表达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也不应因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追求,更不应因外在的压力而产生归隐之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