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合摘髭书桂籍,未须拥鼻避时名
出处:《次韵朱秀才二首 其二》
宋 · 陈造
儒冠林立更鸿生,经倚菑畬道可耕。
便合摘髭书桂籍,未须拥鼻避时名。
似闻眕梦成三耳,会见惊人取一鸣。
讲易露门谁第一,伫君重席振家声。
便合摘髭书桂籍,未须拥鼻避时名。
似闻眕梦成三耳,会见惊人取一鸣。
讲易露门谁第一,伫君重席振家声。
注释
儒冠:指儒士的帽子,代指儒者。鸿生:大儒,学问渊博的人。
经倚:倚仗经典。
菑畬:荒地,比喻学术未开垦之地。
书桂籍:著书立说,记录在重要的文献中。
拥鼻:捂住鼻子,比喻避世。
眕梦:深思熟虑的梦境,寓言有远见的思考。
惊人取一鸣:一鸣惊人,形容突然展现出非凡才能。
讲易露门:讲解《易经》的大门。
谁第一:谁是第一名。
重席:重要的席位,比喻学术地位。
振家声:提升家族的声誉。
翻译
儒士如林,更有鸿儒生,经典书籍犹如荒地等待耕耘。他们本应摘下胡须,投身学术著作,不必为避世名声而捂鼻不闻。
似乎听说有人在梦境中成就非凡,即将震惊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讲解《易经》的众人中,谁能独占鳌头?期待您能再次提升家族的学术声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题目为《次韵朱秀才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儒冠林立更鸿生”起笔,描绘了一幅文人学者众多的景象,形象生动。接着,“经倚菑畬道可耕”一句,将读书求知与农耕生活相结合,寓意学问之道虽深奥,但只要勤奋耕耘,亦可有所收获。
“便合摘髭书桂籍”表达了对朱秀才才华的认可,认为他应当积极进取,著书立说。“未须拥鼻避时名”则劝诫朱秀才不必过于避世,应勇于面对时代的名声和挑战。接下来的“似闻眕梦成三耳,会见惊人取一鸣”,运用典故,鼓励朱秀才要有自信,像古人那样通过一次惊人的表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
最后两句“讲易露门谁第一,伫君重席振家声”点明主题,期待朱秀才能在讲解《易经》这样的高深学问上成为翘楚,希望他能在家学中发扬光大,为家族争光。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激励和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后辈的关爱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