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
出处:《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
明 · 谢榛
一到嵩山感故情,巍然碑石见题名。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嵩阳书院观碑忆李宪副元树(其一)》。诗中以嵩山为背景,通过观碑回忆起一位名为李宪副元树的人物,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首句“一到嵩山感故情”,点明了地点与情感基调,嵩山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圣地,自然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深深怀念。接着,“巍然碑石见题名”描绘出碑石高耸、镌刻着名字的场景,既展现了碑文的庄重与历史的沉淀,也暗示了李宪副元树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当时若赋阳春调,独立中原和楚声”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将“阳春调”比作温暖明媚的春天,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和谐的氛围;而“和楚声”则暗指与不同声音的融合,寓意着李宪副元树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与影响。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李宪副元树才华与人格的赞美,也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嵩山、碑石、历史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与感慨,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怀旧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理解和敬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