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出处:《大秀宫》
宋 · 黄庭坚
玉笥山前大白峰,望仙桥下水溶溶。
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
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
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笥山:古代地名,位于江西吉安一带,以道教文化著名。大白峰:山峰名,可能象征道教中的仙山。
望仙桥:传说中通往仙境的桥梁。
溶溶:形容水流动或清澈的样子。
插天楼阁:形容楼阁高耸入云。
疏钟:稀疏的钟声,常用来描绘宁静的夜晚。
钧天奏:指天宫的音乐,出自《离骚》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仙境。
第几重:表示层次或深度,此处可能暗示仙境的深远。
翻译
玉笥山前耸立着大白峰,望仙桥下的流水清澈悠长。前方溪水潺潺,后方月色皎洁,每走五步就有白云相伴,三步就能见到青松挺立。
夜晚半晌,佩环声响起,如同朝向皇宫,高入云霄的楼阁中传来稀疏的钟声。
梦境醒来,仿佛还能听到天宫的乐章,感觉就像置身于蓬莱仙境的重重深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大秀宫》,描绘了玉笥山前大白峰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玉笥山前大白峰”点出地点与山峰的雄伟,次句“望仙桥下水溶溶”则展现出桥下流水的宁静与仙境般的流动性。接下来,“前溪流水后溪月,五步白云三步松”通过描绘溪流、月色和松树,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画卷,仿佛仙人足迹所至。
“半夜佩环朝上阙,插天楼阁度疏钟”进一步渲染了宫观的神圣与宁静,夜晚的钟声穿透云霄,暗示着这里与世俗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最后两句“梦馀彷佛钧天奏,如在蓬莱第几重”表达了诗人梦醒后的感受,似乎还能听到天宫的乐章,让人有种置身仙境之感,不知身在何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秀宫的景致,寓含了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超然生活的想象,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清雅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