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遂牛马性,归放春草丰
出处:《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一》
元 · 虞集
老骨寒不寐,夜长况闻风。
心悸危欲折,局蹐败絮中。
鸡鸣当晨参,马疥刍不充。
山童衣百鹑,唤之愧匆匆。
求火扫木叶,庭树亦已空。
决起不敢怠,曙光屋南东。
苟遂牛马性,归放春草丰。
心悸危欲折,局蹐败絮中。
鸡鸣当晨参,马疥刍不充。
山童衣百鹑,唤之愧匆匆。
求火扫木叶,庭树亦已空。
决起不敢怠,曙光屋南东。
苟遂牛马性,归放春草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士在寒冷夜晚的凄凉境遇和内心的挣扎。首句“老骨寒不寐”,形象地展现了贫士因寒冷而难以入眠的状态,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接着,“夜长况闻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夜晚的漫长加上风声的呼啸,加重了孤独与无助的感受。
“心悸危欲折,局蹐败絮中”两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贫士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仿佛随时可能崩溃,身处破旧棉絮之中,暗示着生活条件的极端贫困。接下来,“鸡鸣当晨参,马疥刍不充”描述了贫士的生活状态,鸡鸣时分即需起床劳作,但马匹因缺乏足够的草料而显得疲惫不堪,反映了物质匮乏的现实。
“山童衣百鹑,唤之愧匆匆”则通过儿童的形象,侧面揭示了贫士家庭的贫穷,孩子穿着破旧衣物,被呼唤时显得匆忙而羞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最后,“求火扫木叶,庭树亦已空”表现了贫士为了生计不得不在清晨清扫落叶以获取微薄收入的情景,而庭院中的树木也已无果可收,象征着生活的枯竭。
“决起不敢怠,曙光屋南东”表达了贫士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努力面对新一天的开始,尽管曙光微弱,但仍满怀希望。最后一句“苟遂牛马性,归放春草丰”寄托了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艰难时刻,心中仍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然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士在寒冷夜晚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以及他们在困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