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贫贱艰难且莫辞,毕竟荣华成底事全文

贫贱艰难且莫辞,毕竟荣华成底事

出处:《拾麦女歌
元 · 马祖常
垄雉飞,桑扈鸣,老蚕入簇茧欲成。
原头腰镰者谁子,刈麦归家作饼饵。
心知栖亩有滞穗,恻恻忍收寡妇利。
寡妇持筐衣蓝褛,终朝拾麦满筐筥。
儿啼妇悲灶无火,寒浆麦饭晡时取。
岂不见贵家妾,岂不知娼家妇,绣丝系襦莲曳步。
银刀鲙鱼佐酒杯,狎坐酣歌愁日暮。
拾麦女,拾麦女。
尔莫嗟,尔莫忧,人生赋命各有由。
前年贵家妾,籍入为官婢。
今日娼家妇,年老为人弃。
贫贱艰难且莫辞,毕竟荣华成底事

鉴赏

这首《拾麦女歌》描绘了古代社会中贫富差距与命运不公的鲜明对比。诗中通过描述一位拾麦女的生活境遇,展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雉鸡飞翔,桑扈鸣叫,老蚕入簇,预示着丰收的季节。接着,诗人转向对农人劳作的描写,原野上腰挎镰刀的人是谁?他们正在割麦回家,准备将麦粒磨成饼饵。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这里,而是转向了更为底层的寡妇。她身着破旧衣物,终日拾麦充饥,家中连炊烟都难得升起,只能以麦饭度日。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社会阶层间的巨大差异。

随后,诗人又以贵家妾和娼家妇为例,揭示了社会地位的另一面。这些女性虽然生活优渥,却也面临着不同的困境——贵家妾可能因政治或家族变故而沦为奴婢,而娼家妇则因年老色衰而被抛弃。这进一步强调了命运的无常与不平等。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尽管拾麦女的生活艰辛,但与其相比,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贵家妾和娼家妇的命运同样令人唏嘘。他提醒人们,人生的命运各有其因,贫贱与荣华并非永恒不变。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关怀的思考。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