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籁鸣幽壑,画图开远山
出处:《峡山寺次坡仙韵》
明 · 杨起元
叠翠峰连汉,拖蓝水接湾。
浮生非是梦,真境且舒颜。
机息鸥来狎,天空云去还。
树烟笼梵刹,花雨点禅关。
清籁鸣幽壑,画图开远山。
何须觅身外,此即异人间。
不见龙归洞,曾闻猿献环。
孤峰点黛色,天外露云鬟。
浮生非是梦,真境且舒颜。
机息鸥来狎,天空云去还。
树烟笼梵刹,花雨点禅关。
清籁鸣幽壑,画图开远山。
何须觅身外,此即异人间。
不见龙归洞,曾闻猿献环。
孤峰点黛色,天外露云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首联“叠翠峰连汉,拖蓝水接湾”以“叠翠”、“拖蓝”描绘出山峦与水流的层次感和色彩美,仿佛将人带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颔联“浮生非是梦,真境且舒颜”则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暗示了在忙碌与虚幻中寻找真实与宁静的重要性。
颈联“机息鸥来狎,天空云去还”通过“鸥来狎”与“云去还”的动态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似乎在说即使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与元素也与这片土地和谐共处。尾联“树烟笼梵刹,花雨点禅关”则将视线转向寺庙,以“树烟”与“花雨”象征着佛教的神秘与超脱,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体验。
接下来,“清籁鸣幽壑,画图开远山”两句,通过“清籁”与“画图”描绘了声音与视觉的双重美感,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何须觅身外,此即异人间”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满足,暗示了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喜悦的重要性,无需向外寻求,这份宁静自在心中即可获得。
尾联“不见龙归洞,曾闻猿献环”以“龙归洞”与“猿献环”的传说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之情。而“孤峰点黛色,天外露云鬟”则以“孤峰”与“云鬟”的形象,再次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与美丽,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幅绝妙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心灵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