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苏遍原亩,丕昭吾君仁
老火秋益焚,阳螭燎朱鳞。
小寝屡亭午,床移瞰墀垠。
迎南有风到,汛扫方无尘。
髯奴挈瓶水,云此乞诸邻。
同居虽楹连,列位难地均。
旧井荫一亭,经夏汲取频。
霤泽既稍愆,土脉几就湮。
倏思书斋外,墙西种丛筠。
而间事垦掘,泉眼当津津。
涓辰甲戍良,霜锸穿苔茵。
下浚十尺馀,疏泥出胶墐。
灵泉果旁溢,清泠洁如银。
板松实为底,环塼虚至唇。
汞沙赤颗块,石英紫璘皴。
投置可蠲疾,酿曲尤甘醇。
青丝系铜壶,挹玩醒心神。
当年负暄老,犹将献严宸。
九重方焦劳,渴饥念黎民。
昨暮雨一筛,四野艰敷匀。
今晨直言诏,庶政勤咨询。
谏听将必行,纯诚动苍旻。
沾苏遍原亩,丕昭吾君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炎热夏季挖井取水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干旱之年里对水源的渴望和珍贵,以及君主关怀黎民的深厚情感。
诗人首先描述了夏日的酷热与干旱,以及老百姓为了解决用水问题而挖井的艰辛。"兹岁苦告暍,旱熯弥五旬"表明这一年夏季异常炎热,干旱已经持续了五十多天。"老火秋益焚,阳螭燎朱鳞"则形象地描绘出烈日如同老虎般炙烤大地的景象。
接着,诗人写到了自己在夏日中午时分躲到小亭里避暑,床位移置以便观赏庭院之景。"迎南有风到,汛扫方无尘"表明一阵南风吹来,不仅带走了尘土,也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了些许凉意。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诗人提到了与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取水的情景。"髯奴挈瓶水,云此乞诸邻"显示了一种社区间相互扶持的温馨画面,同时也反映了水资源在干旱年份中的宝贵。
随后,诗人又描绘了旧井在夏季频繁汲取水源的情形,以及由于长时间干旱导致土壤裂缝、泉眼几乎枯竭的状况。"倏思书斋外,墙西种丛筠"一句,则是诗人在书房之外,在墙边种植竹子,以期望竹林能够带来清凉。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井水和泉水的描写,表现了水源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涓辰甲戍良,霜锸穿苔茵"表明即便是小溪的水也变得珍贵无比,而"灵泉果旁溢,清泠洁如银"则形象地描绘出泉水的清澈和甘美。
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年迈仍不忘为国分忧,渴望君主能够关心百姓。"当年负暄老,犹将献严宸"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担忧,而"九重方焦劳,渴饥念黎民"则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对于百姓的关怀。
最后,诗人写到了昨日夜晚的雨水带来的希望,以及今天清晨皇帝即将颁布的一系列惠政。"昨暮雨一筛,四野艰敷匀"描绘了细雨如织,润物无声,而"今晨直言诏,庶政勤咨询"则表明君主在雨水的滋润下,将会颁布更多惠民之策。
整首诗通过对干旱与取水、以及君主关怀百姓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人民对于水资源的珍视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