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著心先喜,蛛丝上剪刀
出处:《送友人之京》
明 · 胡奎
灯前慈母线,时样制春袍。
未著心先喜,蛛丝上剪刀。
未著心先喜,蛛丝上剪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春袍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亲情的温暖。
“灯前慈母线”,开篇即点出场景,深夜的灯光下,母亲正忙碌着,手中的针线闪烁着微光,映照出她专注而温柔的面容。这句诗不仅勾勒出了画面,也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时样制春袍”,说明母亲在缝制衣物时,不仅考虑实用,还注重时尚,体现了对儿子的关爱与理解。春袍,既适合春天穿着,又寓意着新开始和希望,寄托了母亲对儿子未来的美好祝愿。
“未著心先喜”,这句话将情感推向高潮。在儿子尚未穿上新袍之前,母亲的心中就已经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对新袍完成的满足,更是对儿子即将启程、走向新生活的期待与祝福。它展现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以及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之情。
“蛛丝上剪刀”,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蜘蛛网上的一根细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母亲在剪刀下处理蛛丝的动作,既是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感慨。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添了作品的哲理意味,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母爱的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场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以及对子女成长的喜悦与期盼。它不仅是一幅温馨的画面,更是一首深情的赞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