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出处:《和叶翰林送李从事》
宋 · 程俱
赏音真两难,邂逅多契阔。
一朝间容刀,三岁歌采葛。
古人抱修能,初不露锥末。
诚令处囊中,谈笑堪式遏。
岂无识玉人,顾恐铄金夺。
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画蛇杯已疏,志鹄弓遽拨。
徒嗟湖海上,发白齿牙豁。
怀公剧梅林,念至失焦渴。
临风赋新谣,忧思不可掇。
一朝间容刀,三岁歌采葛。
古人抱修能,初不露锥末。
诚令处囊中,谈笑堪式遏。
岂无识玉人,顾恐铄金夺。
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画蛇杯已疏,志鹄弓遽拨。
徒嗟湖海上,发白齿牙豁。
怀公剧梅林,念至失焦渴。
临风赋新谣,忧思不可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所作的《和叶翰林送李从事》。诗中描绘了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与离别的哀愁,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复杂。
“赏音真两难,邂逅多契阔。” 开篇即表达了与知音相遇的难得与珍贵,以及相聚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一朝间容刀,三岁歌采葛。”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短暂的相聚比作一把刀,而长久的分别则如同歌唱着《采葛》之歌,形象地描绘了相聚与别离的不同情感体验。
“古人抱修能,初不露锥末。” 通过引用古人之事,强调了真正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显山露水,内敛而不张扬。
“诚令处囊中,谈笑堪式遏。”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才华的重要性,即使深藏不露,也能在谈笑间影响他人,展现出其非凡的魅力。
“岂无识玉人,顾恐铄金夺。” 表达了对真正能够识别并欣赏才华之人的渴望,同时也担心那些可能破坏或贬低这种才华的因素。
“遂令缁衣好,敛迹裁自脱。” 这两句描述了因外界因素而不得不收敛锋芒,但内心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
“画蛇杯已疏,志鹄弓遽拨。” 通过“画蛇添足”和“射箭”的比喻,表达了在追求目标时的谨慎与果断。
“徒嗟湖海上,发白齿牙豁。” 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年华老去,心中的牵挂依旧如初。
“怀公剧梅林,念至失焦渴。” 描述了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梅林般深沉,以至于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临风赋新谣,忧思不可掇。” 最后两句表达了在风中吟唱新作,心中满是忧思,难以释怀。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才华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