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共艰难,谁肯哀王孙
出处:《经漂母祠及淮阴祠》
明 · 李云龙
文绣不被贱,梁肉不食贫。
何况共艰难,谁肯哀王孙。
所以万乘主,不能释戛羹。
何物老女子,乃识英雄人。
风云虽自致,奋激由一言。
高鸟既已尽,牝鸡实司晨。
遂令齐假王,难容跨下身。
一饭不忘报,肯负汉王恩。
至今相君面,握腕伤心魂。
何况共艰难,谁肯哀王孙。
所以万乘主,不能释戛羹。
何物老女子,乃识英雄人。
风云虽自致,奋激由一言。
高鸟既已尽,牝鸡实司晨。
遂令齐假王,难容跨下身。
一饭不忘报,肯负汉王恩。
至今相君面,握腕伤心魂。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忠诚与感恩的深刻探讨。诗中提到的“文绣不被贱,梁肉不食贫”,意味着即使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也不应轻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与诗中的漂母形象相呼应,漂母在饥寒交迫之际仍能保持尊严,拒绝接受不必要的施舍。
“何况共艰难,谁肯哀王孙”则表达了在困境中,人们往往难以保持同情心和理解,更不用说给予帮助了。这种观点强调了人性在逆境中的脆弱性和复杂性。
“所以万乘主,不能释戛羹”可能是在比喻即使是权力极大的君主,也难以摆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暗示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
“何物老女子,乃识英雄人”赞美了漂母这样的女性,她们不仅识人,更能识英雄,这是对漂母慧眼识人的高度评价。
“风云虽自致,奋激由一言”强调了个人命运的转折往往源于一个决定性的行动或话语,体现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高鸟既已尽,牝鸡实司晨”可能是在比喻强者已逝,弱者或非传统意义上的强者(如女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遂令齐假王,难容跨下身”引用了韩信的故事,说明韩信在漂母的资助下得以恢复力量,但最终因漂母的言语而决定放弃复仇,体现了韩信的感恩之心。
“一饭不忘报,肯负汉王恩”强调了韩信对漂母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不会辜负汉王的恩惠,体现了忠诚与感恩的价值观。
“至今相君面,握腕伤心魂”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漂母智慧的敬仰,暗示了历史人物的遭遇对后世仍有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漂母与韩信的故事,探讨了尊严、忠诚、感恩、选择与命运等主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