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心笔砚,予岂怨贫哉
出处:《仲子枋试晬取墨》
宋 · 阳景春
俚俗儿周晬,罗陈试子材。
怡愉观物色,拣择取烟煤。
志在文章富,毫挥锦绣开。
弟兄心笔砚,予岂怨贫哉。
怡愉观物色,拣择取烟煤。
志在文章富,毫挥锦绣开。
弟兄心笔砚,予岂怨贫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俚俗儿:市井中的孩子。周晬:童年时光。
罗陈:排列展示。
试子材:测试孩子们的能力。
怡愉:愉快。
物色:事物。
拣择:精心挑选。
烟煤:优质的煤炭。
文章富:丰富的文章。
毫挥:笔下生花。
锦绣开:如锦绣般绚丽。
弟兄:兄弟。
心笔砚:共享文房四宝(心:思想,笔:笔,砚:砚台)。
予岂:我怎能。
怨贫:抱怨贫穷。
翻译
在市井中度过童年时光,排列展示各种物品以测试孩子们的能力。愉快地观察事物,精心挑选优质的煤炭。
志向在于写出丰富的文章,笔下生花如锦绣。
兄弟间共享文房四宝,我怎会因贫穷而抱怨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俚俗儿童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周晬"指的是夕阳西下之时,农民收工回家的时候,而孩子们则开始他们的简单工作,如罗陈(可能是清理田野中的杂草)和试子材(尝试着手于某种材料或工具)。"怡愉观物色"表达了孩子们在劳动中仍然保持着天真烂漫的心态,他们甚至能从周围的自然景象中找到乐趣。"拣择取烟煤"则是说他们收集田野中的烟煤,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在诗中被赋予了文学的色彩。
"志在文章富"一句,表明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渴望和追求,希望自己的文字如锦绣般华丽辉煌。"毫挥锦绣开"则是说诗人的笔触轻盈而又不失豪迈,如同展开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最后两句"弟兄心笔砚,予岂怨贫哉"表达了诗人对于兄弟间共同分享笔和砚(书写工具)的温馨情感,以及对待贫穷生活态度的豁达。即便在贫困中,他们也不抱怨恨之心,因为有着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家人的支持。
这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文学及家庭的情感,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