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处尘埃思浣濯,忽逢虚旷自清凉
出处:《游田氏池亭》
宋 · 孔平仲
磅礴青山入望长,古城东下见回塘。
云阴更杂梧桐影,野气仍连菡萏香。
久处尘埃思浣濯,忽逢虚旷自清凉。
主人华发能谈笑,犹抚归鞍恨夕阳。
云阴更杂梧桐影,野气仍连菡萏香。
久处尘埃思浣濯,忽逢虚旷自清凉。
主人华发能谈笑,犹抚归鞍恨夕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卷。首句“磅礴青山入望长”,以磅礴之势展现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引人入胜。接着“古城东下见回塘”,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古迹与水塘,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云阴更杂梧桐影,野气仍连菡萏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雾与梧桐树影交织的朦胧美,以及野地间荷花散发的阵阵清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这种对自然美的细腻捕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久处尘埃思浣濯,忽逢虚旷自清凉”则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渴望心灵净化的情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世俗纷扰后,偶然间遇见一片空旷宁静之地,内心得到了片刻的清凉与宁静,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最后,“主人华发能谈笑,犹抚归鞍恨夕阳”描绘了主人虽已年迈,但仍能谈笑风生,面对即将西下的夕阳,心中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